锁具是一种普及很高的日常用品,中国的锁具历史悠久,至今已绵延了数千年,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了木锁,其中的“骨错”和“石错”就是锁钥的雏形,而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觿”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是我国**古老的锁具之一。昌吉开锁公司谈谈古代锁具从简单构造发展到密码开锁。
古锁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锁,没有防盗的功能。早期是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但工艺精致奥妙,初称之为:“牡”、“闭”、“钥”、“链”和“钤”。西周时,出现了青铜锁,春秋战国时,木匠祖师鲁班开始在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人们制造出了金属簧片结构的锁(又称沟槽锁),锁的凹状物夹内部有两个弹片,要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首先用其中一把对准正面锁孔,打开侧边防护板,然后用另外一把钥匙打开。东汉的金属锁,有的缕刻有龙、豹、麒麟、龟、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锁的钥匙几乎都是一根小棍子或插销状金属,以直接插入式开锁。
唐代时,制锁材质除了用木和铁制造外,还普遍使用金银铜等材料制锁。根据其用途来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
宋代的锁多为铁锁,而到了明清,多以铜质和铁质为主,而铜锁后来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锁逐渐演变成为了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具锁这四大类。广锁多为横式锁具,用于门、柜、箱,多产于绍兴,俗称“绍锁”,民间也叫“横开锁”、“撑簧锁”或“枕头锁”,大多为铜质,正面呈凹字状,端面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组合,其端呈长圆筒形,有三道箍、五道箍、车光等种类。箍是在圆筒形锁体加上镂有花纹的铁箍,增加美观与强度。“花旗锁”颇具民族传统风俗,一般用金银铜铁等材料精制,以铜质**多。大多用于柜、箱、抽屉等,外形精美,有祝福之意。装饰用的首饰锁,多为金银材料所制。用链条串好,挂于颈项,有如意、鸡心、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锁表面刻有精致花鸟图案,以及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如意吉祥等字样。**具锁又称为人身锁,用以锁铁链、木枷的铁质锁具。
清代时,还出现了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这种锁呈横式圆柱体形状,在轴心排列着数只同样大小的转轮,转轮表面蚀刻着同样数目的文字,连着圆柱体的两端是两根直立的柱子,柱子上连结一根锁梁。当所有转轮上的文字转到一定位置,且文字形成特定的字串,锁就可以开启,使用时不需要钥匙,这种原始的密码锁,在目前的箱包中还经常被用到,通过排列组合而开锁,有时候还是难以打开的。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出现,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你也可以领略到一番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昌吉开锁公司认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常用品的锁,古锁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些具有特别造型、雕刻花纹的锁具还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有的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一些雕花刻字的“状元及第”锁、“长命富贵”锁、“麒麟送子”锁、“龙凤呈祥”锁等。
至于锁的外形,古代尤以鱼形锁为**,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也当作年年有余之吉利。此外,古锁也寓意财富,因而也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来,锁的良愿寓意还衍生到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之中。
无论是木锁、金锁、银锁、铜锁或铁锁,也无论形状是圆形、方形锁,锁的具体名称大概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这些古锁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其奥妙之处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钥匙孔的形状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有“一”、“上”、“工”、“古、”“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
锁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高科技含量的智能锁将会日渐走进寻常的百姓家,昌吉开锁公司认为以后每个人都将会体验到高科技产品带给你的更加安全的便利生活。